铝合金打磨抛光过程中,涉及高速旋转的设备、锋利的磨料、金属粉尘及潜在的高温风险,做好安全防护是避免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关键。

以下是需要严格遵守的安全注意事项:
一、个人防护措施
呼吸系统防护
必须佩戴防尘口罩(建议选择 KN95 及以上级别)或防毒面具,尤其在干式打磨时,铝合金粉尘(粒径小、易悬浮)被吸入后可能引发肺部损伤(如尘肺)。
若使用含化学制剂的抛光剂(如酸性清洗剂),需佩戴防毒面具,防止挥发性气体刺激呼吸道。
眼部与面部防护
佩戴护目镜或面罩,防止磨料碎屑、金属粉末飞溅入眼(可能造成角膜划伤、异物嵌入),同时避免抛光剂溅到面部引起化学灼伤。
禁止佩戴隐形眼镜操作,粉尘可能附着在镜片与眼球之间,导致感染。
手部与身体防护
穿戴防滑手套(如丁腈或橡胶手套),防止手滑接触高速旋转的工具(如抛光机)导致卷入,同时避免磨料直接划伤皮肤或抛光剂腐蚀手部。
穿着紧身工作服(袖口、裤脚需收紧),避免宽松衣物被设备卷入;长发需盘起并佩戴工作帽,防止头发卷入旋转部件。
若作业环境温度较高(如长时间抛光导致设备发热),可佩戴隔热手套,防止手部被高温工件或设备烫伤。
二、设备操作安全
设备检查与调试
开机前确认设备(如砂轮机、抛光机、角磨机)的防护罩、电源线、开关是否完好:防护罩缺失会导致碎屑飞溅,电源线破损可能引发触电,开关失灵则无法紧急停机。
检查磨具(砂纸、砂轮、布轮)是否安装牢固:砂轮片需符合设备转速要求(避免超速破裂),布轮中心轴固定螺丝需拧紧,防止高速旋转时脱落。
试机运行:开机后让设备空转 3~5 秒,观察是否有异常振动、异响或偏心,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。
规范操作流程
禁止单手操作大型设备(如砂带机),需双手稳定把持工件,避免工件因受力不稳被甩出。
打磨 / 抛光方向需避开自身及他人,防止碎屑飞溅伤人;多人作业时,保持至少 1.5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。
避免过度用力按压工件:压力过大会导致设备负荷过高,可能引发电机过热烧毁,或磨具(如砂轮)因摩擦过热破裂。
禁止在设备运行时更换磨具(如砂纸、布轮),必须先断电并等待设备完全停止后再操作。
紧急情况处理
设备旁需配备紧急停止按钮,并确保操作人员清楚位置及使用方法,发生卡料、异响或人身接触时立即按下。
若工件意外飞出或磨具破裂,应立即断电并撤离至安全区域,待确认无二次风险后再处理。
三、作业环境安全
通风与粉尘控制
作业区域需保持良好通风,优先在通风橱或安装抽风系统的空间操作,降低空气中铝合金粉尘浓度(长期接触可能引发金属粉尘沉着症)。
干式打磨后,需及时用吸尘器清理地面粉尘,避免二次扬尘;湿式打磨(加水冷却)时,需及时清理污水,防止地面湿滑摔倒。
防火与防爆
铝合金粉尘属于可燃性粉尘,堆积过多时遇明火(如电火花、高温工件)可能引发爆炸,因此需禁止在作业区吸烟、使用明火,并定期清理设备内部及地面的粉尘堆积。
抛光机等高速设备长时间运行可能过热,需避免连续工作超过设备额定时长(通常每小时停机 10~15 分钟冷却),防止电机过热引发火灾。
设备与物料摆放
打磨工具、磨料(砂纸、抛光剂)需分类摆放整齐,避免堆放在设备运行区域,防止绊倒或误碰。
易燃易爆物品(如酒精、汽油等清洗剂)需远离作业区(至少 3 米以上),防止与高温工件接触引发燃烧。
四、化学品安全(针对抛光剂与清洗剂)
抛光剂使用规范
了解抛光剂成分:部分抛光剂含酸性物质(如磷酸)或研磨颗粒,接触皮肤会导致腐蚀,需避免直接徒手接触,若不慎溅到皮肤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5 分钟以上,严重时就医。
抛光剂需密封存放于阴凉处,远离火源和儿童接触区域,使用后及时盖紧盖子,防止挥发或变质。
清洗与废弃物处理
清洗工件的废液(含磨屑、抛光剂残留)需倒入专用回收桶,禁止直接排入下水道(可能污染环境),交由专业机构处理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禁止疲劳作业:打磨抛光需高度集中注意力,长时间操作易导致手部疲劳、反应迟钝,建议每小时休息 10 分钟,避免因失误引发事故。
工件固定安全:对于小型或不规则工件,需用夹具固定在工作台面后再打磨,禁止用手直接握持(防止工件滑动导致手部被磨具划伤)。
定期体检:长期从事铝合金打磨抛光的人员,建议每年进行肺部检查(如胸片、肺功能检测),早期发现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