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7-9066-2198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分析铝合金打磨抛光质量如何检测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大朗迪保五金厂 发表时间:2025-07-24
  

铝合金打磨抛光的质量检验需从表面粗糙度、外观缺陷、光泽度、性能适配性等多维度进行,确保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(如耐腐蚀性、涂层附着性)和外观要求(如装饰性、反光性)。

铝合金打磨抛光

一、检验核心指标及方法
1. 表面粗糙度检验
表面粗糙度是衡量抛光质量的基础指标,直接影响后续涂层附着性、耐磨性及外观质感,常用Ra(轮廓算术平均偏差) 作为评价参数。
检验工具:
粗糙度仪(接触式 / 非接触式):接触式通过探针划过表面测量 Ra 值(精度可达 0.001μm);非接触式(如激光扫描)适用于易变形的薄壁件,避免探针划伤。
对比样块:将被测表面与标准粗糙度样块(如 Ra 0.025μm~Ra 6.3μm 系列)目视或触感对比,适合快速初步判断。
合格标准:
哑光件:Ra ≤ 1.6μm(表面无明显划痕,触感细腻)。
拉丝件:Ra ≤ 0.8μm(纹路均匀,无断丝、交叉丝)。
镜面件:Ra ≤ 0.025μm(高光反射,无肉眼可见纹路)。
2. 外观缺陷检验
通过目视检查(结合辅助工具)识别表面是否存在影响质量的缺陷,需在标准光源下(如 D65 daylight,照度 500-1000lux)进行,检查距离 300-500mm,视角 45°±15°。
常见缺陷及判定标准:
划痕:
允许范围:哑光 / 拉丝件允许≤0.5mm 的细微划痕(不连续、不集中);镜面件不允许任何可见划痕。
禁忌:长度>1mm 的连续划痕、交叉划痕,或在主视面(如产品正面)的明显划痕。
麻点 / 针孔:
直径≤0.2mm 的麻点,100cm² 面积内不超过 3 个,且不集中;直径>0.2mm 为不合格。
氧化变色:表面出现局部发黑、发黄或色差,均为不合格(需重新打磨并做防锈处理)。
抛光膏残留:用白色无尘布蘸酒精擦拭,布面无黑色 / 绿色残留(对应氧化铬、氧化铝抛光膏),否则需重新清洗。
变形 / 损伤:边角磕碰、凹陷、翘曲(用平尺检查,间隙≤0.1mm/m),均为不合格。
3. 光泽度检验
针对有光泽要求的产品(如镜面件、高光装饰件),需测量表面反光能力,常用光泽度仪(按入射角 60° 标准测量,特殊场景用 20° 或 85°)。
检验方法:在被测表面均匀选取 3-5 个点(避开边缘 10mm 内区域),测量光泽单位(GU),取平均值。
合格标准:
镜面件:光泽度≥80GU(入射角 60° 时,反光率接近镜面)。
半高光件:光泽度 30-80GU(如汽车内饰件)。
哑光件:光泽度≤30GU(无明显反光,如医疗器械外壳)。
4. 性能适配性检验
针对后续需进行涂层(喷漆、电镀)或装配的产品,需验证抛光表面的适配性:
涂层附着性测试:
用划格刀在表面划 10×10mm 的网格(深度至基材),贴上 3M 胶带并快速撕下,网格内涂层脱落面积≤5% 为合格(参考 GB/T 9286 标准)。
原因:抛光过度(如 Ra 过低)可能导致涂层 “抓不住” 表面,需控制粗糙度在 0.8-3.2μm(根据涂层类型调整)。
耐腐蚀性测试:
盐雾试验:将样品放入 5% NaCl 溶液、35℃的盐雾箱,中性盐雾测试 24 小时后,表面无锈点、变色为合格(适用于户外件)。
原因:抛光不彻底的凹陷处易残留杂质,成为腐蚀起点。
二、抽样与判定规则
抽样方案:按产品批量大小,参考 GB 2828 标准,一般取 AQL 1.0(严重缺陷,如裂纹)、AQL 2.5(轻微缺陷,如微小划痕)。
判定标准:
致命缺陷(如表面裂纹、影响装配的变形):0 允收,发现 1 件即整批返工。
严重缺陷(如大面积划痕、光泽度不达标):单批不合格品数超过抽样数的 5%,整批返工筛选。
轻微缺陷(如 1 个微小麻点):单件缺陷数不超过 3 个,且整批占比≤10%,可允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