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合金导电氧化是一种针对铝合金表面的化学处理工艺,主要通过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,在保证良好导电性的同时,提升铝合金的耐腐蚀性和表面硬度,广泛应用于需要导电功能的铝合金部件(如电子设备外壳、连接器、导电支架等)。

导电氧化的核心是将铝合金浸入特定的化学溶液(通常为铬酸盐、磷酸盐或混合盐溶液)中,通过化学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。与普通阳极氧化(生成厚且绝缘的氧化膜)不同,导电氧化膜具有以下特点:
厚度极薄:通常仅 0.5-2 微米(普通阳极氧化膜厚度可达 5-20 微米),膜层结构疏松多孔,电子可通过膜层中的导电通道传递,因此导电性良好。
成分特殊:膜层主要由铝合金的氧化物、铬酸盐或磷酸盐的化合物组成,兼具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。
铝合金导电氧化主要工艺流程有哪些方面?前处理
除油:通过碱性溶液或有机溶剂(如酒精、汽油)去除铝合金表面的油污、杂质,确保氧化膜均匀附着。
酸洗:用稀硝酸或硫酸溶液去除表面氧化皮和锈蚀,露出新鲜的金属基体,增强膜层结合力。
水洗:多次用清水冲洗,去除残留的酸碱溶液,避免影响后续氧化反应。
导电氧化处理
将预处理后的铝合金浸入导电氧化液(如铬酸盐溶液,pH 值通常在 2-4 之间),控制温度(一般 15-35℃)和时间(10-60 秒),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膜。反应过程中,金属表面逐渐形成一层均匀的浅灰色或灰白色薄膜。
后处理
水洗:冲洗掉表面残留的氧化液,防止膜层被腐蚀。
干燥:自然晾干或低温烘干(温度不超过 80℃,避免膜层开裂),部分场景会进行封闭处理(如浸涂薄层导电剂),进一步提升导电性和耐腐蚀性。